天才都是全能选手
▼
普通的行政专员、带兵打仗的军人、不起眼的小助理……谁,才是真正的卧底?
在阴森恐怖的郊区别墅里,身负嫌疑的五个人因一份被截获的密电陷入了疯狂地相互猜疑中。
然而,再严密的监视、再残忍的酷刑,都没能阻挡机密信息的传递,它们藏在男人的香烟中、嘶吼的唱腔里,藏在女人的手指间也藏在旗袍的针脚里。
电影《风声》
文字、电力都不是必要条件,仅靠一点一线、或是音调的停顿和延长,身处不同空间的两人就完成了信息的交换——这,就是摩尔斯密码。
提起它的发明者萨缪尔·摩尔斯,很多人都会想到电报和密码,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是一名出色的画家。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位跨界艺术与科学的名人。
1
出身理科男的艺术家
1825年,美国庆祝独立50周年前夕,代表着美国最先进肖像画绘画风格和技巧的摩尔斯,应美国总统门罗之邀奔赴首都,为独立战争中法美联盟的象征领袖拉斐特侯爵绘制肖像。
然而,正当他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时,一封家书却不期而至:“妻子重病,尽快返家。”
虽肩负重任,爱妻心切的他还是选择立即启程赶回了家中。可天意弄人,通讯和交通的双重滞后,到家时他看到的只剩一方新建的墓碑。
那一刻,摩尔斯多么希望他能拥有千里传讯的魔法,哪怕仅仅让病榻前的妻子知道自己在远方守护也好!
悲痛欲绝的摩尔斯,第一次对遥远距离产生了无可奈何的感触。千百年来人类传送信息的方式,难道无法实现时间和空间的同步?
忽然间,他内心萌生出了一个愿望:如果人类传输远程信息的方式能改变该多好!当时的他没想到,这件事情最后居然会由他自己亲手完成。
那么,他的人生是如何做到从艺术跨界到科学呢?
摩尔斯自画像
摩尔斯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地理学家。他曾在耶鲁大学主修数学和哲学、也对当时科技最前沿的领域之一——电学有所涉猎,这为他日后的人生转变埋下了伏笔。
不过,毕业之后他却不仅放弃了自己的专业特长、还拒绝了父母给他安排的工作,转头追寻起自己的爱好——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师从大师本杰明·韦斯特学习肖像画。
《丹妮尔·德索绪尔·巴科特夫人》
在英国学习的四年里,摩尔斯进步斐然。
虽然初入艺术界,他塑造的“垂死的赫拉克勒斯”的石膏雕像却在伦敦阿德菲艺术学会展览中获得了金奖。随后,其同名画作也在皇家艺术学院展出时获得一致好评。
《垂死的赫拉克勒斯》
《垂死的赫拉克勒斯》
欧洲的艺术已经发展了数百年而到达巅峰,而美国本土却许多有志青年无法感受到神圣的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摩尔斯一直为此感到遗憾。
学成后,他便回国在波士顿开设了个人工作室。彼时,建国不足50年的美国可谓“艺术的荒野”,像他那样的“海归艺术家”简直就是极度稀缺的人才。因此,他很快就在美国艺术界立足了脚跟。
声名鹊起的摩尔斯自然也受到了国家高层的青睐,得以为包括美国前总统亚当斯以及时任总统门罗在内的一众政治风云人物画像。
摩尔斯为拉斐特侯爵绘制的肖像
上为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下为约翰·亚当斯
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摩尔斯亦收获了美好的爱情。1819年,他与卢克丽霞成婚,并相继诞下了几个可爱的孩子。一时间,风头无两的他沉浸在“成家立业”的喜悦中。人生仿佛一片顺遂,摩尔斯也充满了雄心壮志。
摩尔斯笔下的妻儿
1822年,他完成了首部气势恢宏的大型作品——《美国众议院》,期望事业凭此更上一层楼。出人意料的是,这部得意之作却在公众中反响甚微。
这幅画凸显了建筑的宏伟但是简化了人物,并将场景置于夜间,利用灯光来平衡整个大厅和其中的人物,意在表现国会的奉献,这样的处理在同类主题中是独树一帜的。《众议院》/国家美术馆藏
虽然人物着笔简单,但是每个人面部的表情都不同,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栩栩如生。
因为许多民众连基础的美术教育都不曾接受过,对于众议院这类“一本正经”的宏大作品根本不感兴趣、也无法欣赏。
摩尔斯碰了一鼻子灰,但也没有轻言放弃,他暗下决心,要尽自己所能改变美国贫瘠的艺术土壤。
除了肖像画,摩尔斯的风景画也十分出色,图为《尼日加拉大瀑布》
2
是艺术家也是教育家
经过多方游走和研究考察,1825年,摩尔斯和一群同样志向远大的艺术家们联合,正式成立了国家艺术设计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Design),致力于推广和普及美术,摩尔斯担任了学院的首任院长。
国家艺术设计学院原址
这座美国本土第一家由艺术家设立并管理的艺术学院,为美国培养了几代如温斯洛·霍默、乔治·因内斯、阿希尔·高尔基和威廉·德库宁等的艺术大家,在这片艺术荒漠上挖掘出了涓涓细流。
也是自学院诞生起,美国本土的画家们开始积极寻求与欧洲大陆的母体断乳,进而显露出自己的民族个性,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立。
温斯洛·霍默是19世纪美国最重要的画家。/《墨西哥湾流》/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乔治·因内斯是19世纪美国著名风景画家,被誉为“美国山水画之父”/《拉克瓦纳谷》
遗憾的是,当艺术教育事业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摩尔斯的妻子却不幸病逝。备受打击的他,决定只身前往欧洲游学,用艺术疗伤。
在饱览各大艺术圣殿后,他再度萌生了将这些珍宝“带”回国内与所有人分享的雄心。
于是,他逡巡于卢浮宫,在成百上千幅艺术品中甄选了38件绘画作品,“陈列”在了自己的《卢浮宫大画廊》里——
这是他本人最著名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画作之一。
蒙娜丽莎/弗兰西斯一世/基督下葬/以马忤斯的晚餐
当时,临摹大师的作品是培养艺术家的传统做法。因此,摩尔斯的《卢浮宫大画廊》其实是在传达一种特殊的艺术教育意识形态,期望祖国能涌现更多的艺术人才。
画中人在潜心向大师学习,临摹经典可以提高色彩、构图技巧、帮助在艺术创作中有所创新
为了避免说教显得过于迂腐,摩尔斯还为画作赋予了一种寓教于乐的气氛:通过柔化空间的宏伟,令身处其间的每个人都显得怡然自得,从而使艺术教育看起来是一项令人愉快的事情。
摩尔斯在画中化身老师,而且参观者中还有戴着高耸头饰的布列塔尼妇女,代表着任何人都可以来参观学习艺术。
可是,当摩尔斯满怀期待地将这幅作品呈现在美国大众面前时,却再次反响平淡。自己的用心良苦无人理解,摩尔斯逐渐陷入自我怀疑。心灰意冷的他在一番纠结后,他决定暂时放下绘画、为人生寻找一种新的可能。
那时的他自然不会预料到,《卢浮宫大画廊》将在1982年以325万美元的高价售出,创下当时美国绘画作品最高的拍卖价格。
当然,萨缪尔·摩尔斯或许对这个“天价”只会付之一笑,因为相比他后来的成就,这实在算不上什么。
3
斜杠青年的重生
当绘画事业的挫败和妻子离世的悲痛在心头交织时,许是命运的安排,摩尔斯结识了电磁学家查尔斯·杰克逊,在杰克逊滔滔不绝的讲述中,大脑里的某个区域似乎被唤醒。
拥有电子学背景的摩尔斯重新燃起激情,通过研究学习,斯很快对电磁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对电磁铁的不断探索中,他突发奇想:既然电流可以做到瞬间传导,那么信息是否可以利用电流来进行瞬时传递呢?
摩尔斯迅速投入进了发明电报的研究中,因为科研耗费的财力和精力过多,于是1833年之后,摩尔斯彻底辍笔,将画室改造成了实验室,曾经绘制肖像的画笔开始勾画着电报机的各种设计图。
图左为摩尔斯电报机原型
当摩尔斯研制出了电报机,却发现原来世界上其他国家已相继诞生了各种电报机,只是它们无一例地外存在巨大缺陷:由于电学装置过于复杂而无法大规模投入使用。
因此,摩尔斯志在寻找一种简化的方法、使得电报的普及成为可能——单线电报机。
一日,他和助理突然意识到,为何不将电流的通断用简单的点和线来示意、进而来表达字母和数字?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融合了科学与美感、闻名全球的摩尔斯电码问世。
摩尔斯电码是一种信号代码,通过点、横线和空白的不同排列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早期的摩尔斯电码只表达数字,然后通过一本代码表来找到数字对应的单词。
1837年,有了摩尔斯电码这种简洁实用的电报语言,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报机正式诞生,它拉开了电信时代的序幕,亦开创了人类利用电来传递信息的历史。摩尔斯也从此被誉为“电报之父”。
1876年古董电报机及配备的摩尔斯键
1844年5月24日,摩尔斯坐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中,用激动到发抖的手,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长途电报,这封电报只有四个单词:“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What hath God wrought)”
美国第一座电报局的牌匾便铭刻了这句话
随着美国内战爆发,电报迅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技术。欧美许多国家也开始纷纷铺设电报网络。越来越多的电报线将相隔千里的人们联结,拉近了各国的距离、也加快了各国文化相互融合的步伐。
同时,摩尔斯电码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形成一套统一的国际摩尔斯电码系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主要的电报语言。
两战期间,摩尔斯电码更是成为了所有战场上都绝不可少的“另类武器”。
夜幕里响起的那一声声“嘀嗒”,穿过浓烟、穿过炮火,用最优雅的点和线,绘尽了人间的腥风血雨。
当时的军队都会训练熟练解读摩尔斯码的人员
其实,对于摩尔斯而言,无论身为艺术家还是科学家,他毕生追求的,都不过是打破知识、艺术和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令它们可以毫无阻碍的在这世间传递下去。
莫尔斯一生获得了许多皇家授予的荣誉:奥地利科学和艺术大金牌、法国骑士勋章、丹纳布罗格骑士团骑士十字勋章、西班牙伊莎贝拉骑士团司令骑士十字勋章等等。他设立的国家艺术设计学院至今仍不遗余力地培养着艺术家。
1872年4月的一天,摩尔斯在纽约因病与世长辞,走完了他80年的人生道路。
他一生获得的无数赞誉与成就,都在这一天化为了浩瀚宇宙中闪耀的星辰,向人们继续发送着他的传奇。
像他曾描绘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一样,摩尔斯无愧为是那个时代擂台上的全能型选手。
小编 | 冰川、秋虫子、Europium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un.sztxc.cn/4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