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半岛,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也是一个与战争联系密切、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历史上这里因频繁发生战争(最近的一次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而被戏称为“欧洲的火药库”。 乖乖,这别称听起来就使人毛骨悚然、胆战心惊。
不过,近十来年这里似乎消停了许多,巴尔干没有再“干”了,“火药库”好像被贴上了封条,“半岛”慢慢安宁起来,开始进入了一个和平发展时期。正因为如此,我才有胆量随旅行团走进据说历史上平均每五十年就有一次战争的巴尔干地区。
查阅相关资料,对于“巴尔干”一词,还没有一个规范标准的解释。有的说是由土耳其语的“山脉”一词派生出来的,也有的说是来自于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境内的巴尔干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巴尔干半岛的大体地理界限和范围还是清楚的:它泛指欧洲东南部位于亚得里亚海和黑海之间的一块陆地,土地面积约5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500多万,包括的国家一般有: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马其顿、波黑、希腊,以及土耳其的欧洲部分。基本上都属于欧洲的“第三世界”,一帮还不怎么富裕的哥们弟兄。
近年来,我有过多次出国旅行的经历,好像每次出发都是“夜行”,这次也不例外。我们团乘坐土航TK21航班于5月23日零点从北京起程,经过约10个小时的飞行,先抵达横跨欧亚的古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接着又转机飞抵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再由威尼斯坐大巴到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几经辗转,正式开始了令人期待已久的“巴尔干之旅”,而这在有些人看来,就是一次“探险之旅”或者叫“猎奇之旅”。
事后我终于理解了旅行社安排夜航的好意:因为国内与旅行目的地的国家有6个小时的时差,安排夜间出发,飞机抵达时刚好是次日的凌晨,再加上转机的时间,上午十点前就可以进入游览状态,这样,既节省了一晚上住宿费,也能尽早满足游客出国赏景的急迫心情,还充分利用了时间,一举三得,多好的事,何乐而不为?
按理说,在飞机上连续待上十来个小时是很累人的,但此次我却不觉得。这应归功于航班机上几位美女空姐细致周到的服务。尽管所送的配餐不合胃口,但她们的美丽容貌和极有耐心的服务像是送给旅客的一道精神大餐,让人“浑身带电”、如沐春风—-至少我的感觉是这样,从而大大改变了土耳其人在我心中的形象,让我不由自主地举起相机为其中的一位最美空姐留下了优雅瞬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她看后伸出大拇指,连声“OK!OK!”,并特意嘱咐我把照片通过“易麦尔”发给她,还给了她的网址,我受宠若惊立即答应并很快兑现了承诺—难得有这么一次为洋美女服务的机会,必须珍惜!哈哈!不好意思,你瞧我这点“出息”!
先说一段“走进巴尔干”之前的花絮,目的是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是否“跑偏了?”就此打住!言归正传,还是聊聊此行的见闻吧。
此次旅行的第一站是斯洛文尼亚,一个前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国,1991年6月25日在东欧剧变的浪潮中宣布独立,2004年3月加入北约,紧接着加入欧盟,在巴尔干地区算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可能是由于这里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俱佳的缘故吧,历史上这块地方曾经被多个国家争来抢去,数易其主,并由此饱受战乱之苦。这就如同现在中东地区,因为石油藏量丰富而导致硝烟不断,至今仍战火难息。本来是好事却变成了坏事。事物的相互转换在这里体现得最为明显。
如今的斯洛文尼亚,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加上山青水绿,景色秀美,吸引了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旅游度假。我们在这个国家待了两天,所到之处,像是走进了一个秀色可餐的大公园,遍地绿草如茵,花团锦簇,环境优雅,随便一拍即是美景,发到朋友圈都是好评如潮,点赞一片。尤其是距离首都卢布尔雅那约50公里的布莱德湖,更是把这种秀美推到了极致。
大约两平方公里的布莱德湖,位于西北部阿尔卑斯山南麓,虽说面积不大,但却闻名遐迩,游人如织。湖畔植物茂盛,林密翠绿,湖面水平如镜,碧绿无暇,阿尔卑斯山雪白的倒影在清澈的水面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构成了一副梦幻般的冰玉奇景,人间仙境,故布莱德湖被赋予了一个诗一样的名字—“山的眼睛”。
同时,由于湖水来自于山顶积雪融水以及山涧涓涓细流的长期注入,不仅清澈见底,而且冰凉刺骨,故又有“冰湖”之美誉。
一个小小的湖泊,竟有两个雅致的别称,足以见得它的绝美和人们对它钟爱的程度。
当然,它也没有辜负前来欣赏它的人们。每天都以自己不俗的表现,让络绎不绝的游人兴奋而来,满意而归。
这从团友们大呼小叫的赞叹和近乎疯狂的拍照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凡进入湖区的人,一个个仿佛是刚刚打了鸡血似的,兴奋异常,不能自己。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这样一幅图景:
湖在山下,山映湖中,湖光山色,浑然一体,山和水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特别是当乘坐小木船慢慢划入碧波荡漾的湖中,远眺山崖峭壁上的城堡和湖心小岛上的教堂,近观湖面上孤帆点点,画舫游弋,还真有一点如诗如画、如真似幻的感觉。
有人曾用这样优美的句子形容布莱德湖:春有莺飞草长柳暗花明,夏有清风拂面湖光岛影,秋有层林尽染水月无边,冬有傲雪凌霜玉树琼枝。不知人们常说的世外桃源、人间天堂是否也有如此意境?
湖心的天然小岛高出水面40多米,精巧玲珑,郁郁葱葱,这是大自然的馈赠。岛上有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巴罗克式教堂,那是公元1004年一个名叫亨利二世的德国人修建的,这座昔日教徒们祈祷的圣地,现在已辟为教堂博物馆,游人可以沿着室内旋转台阶爬上教堂的顶部,从四周小小的窗户上俯瞰整个布莱德湖,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天人合一、珠联璧合的美丽图景。而且,教堂内那古老的钟表仍未“退休”,岛上定时会响起它那“铛铛铛”的报时声,悦耳动听。
在湖心岛教堂里,还有挂有一口重达178公斤的圣钟。它作为男女忠贞爱情的象征,常常吸引着年轻的情侣们在这里敲钟许愿,祈祷爱情的天长地久。而这一切都缘于一个凄美的传说。
相传在16世纪时,一对来自外乡的恩爱夫妻游玩到这里,他们富有而善良,因陶醉于布莱德湖的迷人风光,便就此止步,定居于此,在布莱德湖过着恬静幸福的生活。
但好景不长。不久,为抗击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入侵,丈夫应征入伍,离开心爱的妻子,奔赴前线,保家卫国,而这一去便杳无音信,妻子在痴心等待中度日如年,直到9年后才得知丈夫已战死疆场,再也不会回到布莱德湖与她团聚。
于是,悲痛欲绝的妻子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并请人铸造了一口大钟捐献给湖心岛教堂,希望用钟声来祭奠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同时也表达对天下有情人的美好祝愿。但就在大钟用木船运往湖心岛的途中,突遇狂风大作,船体倾斜大钟沉落湖底,据说今天的人们还能隐隐听到来自湖底是“钟声”。
今日的大钟,也是源于这个美丽的传说由一位大主教捐赠的。湖心的教堂,已成为当地人最钟情的婚礼举办地,按照当地人的习俗,婚礼前男人们要背着新娘,走完通往教堂的99个台阶,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这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为布莱德湖平添了几分妩媚和神秘,也让它更加散发出无穷的魅力,从而使其真正成为了度假者的浪漫之湖和休闲胜地。就连前南斯拉夫铁托总统都为这里的旖旎风光所动容,在湖畔改建了一所行宫,用来会见各国政要。铁托还下令这里的房子不能超过树梢,以免破坏了大自然的静谧清幽。而如今,这座行宫早已开放营业,吸引游人争相入住。
那一幢幢掩映在绿树中别致的白色小房子,就是给来此度假的人们精心准备的,当然价格也不菲。要享受它,你的腰包得鼓鼓的。
如果说布莱德湖是一位标致文静的少女,那么傲然挺立于100多米高的悬崖峭壁上的布莱德城堡,则是一个英俊威猛的壮士。
这个建于中世纪、“高高在上”、英气十足的古城堡,俯瞰着整个布莱德湖,极像是这位少女的“贴身保镖”或“护花使者”,日夜为她站岗放哨,“保驾护航”,使布莱德湖在呈现出阴柔之美的同时,也展示出它的阳刚之美在古城堡观赏布莱德湖,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最能抓住它的神韵,从而成为“到此一游”的游客最佳的留影台。我在这里自然也就没少“咔擦”。布莱德湖的“标准照”就是在城堡上拍摄的。我也在此“来了一张”—尽管当时胡子拉碴、形象不佳、有碍观瞻。不过,这也正好与古城堡的沧桑感相契合。
在这里,人与自然结合的如此巧妙,相处的如此和谐,不是世界唯一,也是世界第一。
目前,布莱德城堡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辟为一个博物馆,向前来观赏的人们细说着它的历史,继续“发挥余热”。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在城堡的室外酒吧坐下来,喝点小酒,来点小吃,说点闲话,再不时地瞟一眼布莱德湖,估计感觉一定是很美妙的。可惜,这只能存在于我的幻想之中,难以如愿。因为,前面还有许多美景在等着我们。
“巴尔干之行”的第一站就收获了这样大的惊喜,算是实现了此行的“开门红”,开局良好,兆头不错,也让我们对接下来的行程期待多多,信心满满。
(草于2017年6月,修改于2022年6月)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un.sztxc.cn/4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