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之前,俄罗斯历史大致分为四阶段:
第一,基辅罗斯时期。公元882年,东斯拉夫人以基辅为中心,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国——属于松散的封建政权。这一时期的当地人,被称之为罗斯人。
第二,蒙古代管时期。1237年,蒙古人西征,罗斯人被蒙古人征服,基辅罗斯宣告灭亡。俄罗斯出现在历史舞台,学者说法是:因为蒙古人不太会发“R”音,所以在“罗斯”前面,加上了“O”,就成了俄罗斯。
第三,莫斯科公国时期。1480年,壮大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与金帐汗国决裂,彻底从其中分裂出来,使得莫斯科大公国取代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地位。
第四,沙皇俄国时期。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成了沙皇,这就出现了沙皇俄国,统治者从大公跳过国王,直接晋升到了皇帝。这个时候,俄罗斯终于实现了中央集权,达到了秦始皇的水准。
例如,沙皇的正式头衔是:“蒙上帝恩典,全俄罗斯、莫斯科、基辅、弗拉基米尔、诺夫哥罗德的皇帝和独裁者,喀山沙皇,阿斯特拉罕沙皇,波兰沙皇,西伯利亚沙皇,陶立克克森尼索沙皇,格鲁吉亚沙皇,普斯科夫的领主,兼斯摩棱斯克、立陶宛、沃里尼亚、波多利亚、芬兰大公和爱沙尼亚等所有区域的君主。”
真正将沙俄定为帝国级别的,还是彼得一世,得到了全俄罗斯皇帝的称号,民间称呼是“彼得大帝”。此后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将沙俄变成了欧洲第一大国。
回顾沙俄的扩张,都是在大航海时代以后,主要围绕出海口进行,包括圣彼得堡、海参崴、克里米亚。以连绵不绝的俄土战争为例,最终只是获得了克里米亚,获得了黑海的出海口,进入地中海还需要看土耳其的脸色。
至于扩张的收益,相比较同时代的海上霸权国家,例如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沙俄扩张占领的地区要么是苦寒之地,例如西西伯利亚;要么是民族矛盾复杂的地区,例如高加索。为了帝国的稳定与完整,需要花费较多的资源去维护。这种现状,即便是苏联时期集中资源搞建设,边疆地区的发展还是非常滞后,大片苦寒土地的产出继续有限。更重要的是沙俄还是农奴制,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有了出海口未能配套商品大生产。
这种后发的尴尬,德国也曾面临。德国占领的海外殖民地,都是英法挑剩下的边缘地带,例如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所罗门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等,在中国青岛只有租借权。为了维护这些产出不足、市场有限的殖民地,德国还要去投资基础设施、派出陆海军队驻守,实际上是虚荣大于实惠。代表当时工业水平的铁甲舰,北洋水师提供了市场。
俄罗斯人为了化腐朽为神奇,先后建造了西伯利亚大铁路,开拓北极航线,组建北极部队,增强极地竞争力,选择的都是投入大见效慢的项目,德国当年的尴尬继续存在。要说俄罗斯看得见的理想之地,还是西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的地域。例如乌克兰,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陆地大国必备。例如巴尔干半岛,那里是南斯拉夫人居住地,直面地中海,跳过了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
从这些线索看,似乎可以理解俄罗斯一系列行动的逻辑,为什么不放弃巴尔干!为什么对土耳其大加忍让!为什么乌克兰不可失去!在俄罗斯人心里:这些地方都是我们斯拉夫人的!有了这些地方,在苏联建立的完整工业体系基础上,俄罗斯可以玩“内循环”,让美国的所有规则失效。
能让俄罗斯心安的基础有三样:肥沃土地,强大陆军,卢布结算。至于太平洋的出海口,太过发展可能导致国家分裂,重复东西罗马的历史。获得大西洋出海口,属于终极幻想。俄罗斯终将是陆权大国,国土只能前移不能后退。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un.sztxc.cn/4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