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细犬中国文物中的猎犬形象上篇中古工艺美术中的纹样与题材专栏浙江省博物馆石超一、自然界中的细犬中国细犬(简称细犬)是中国原生的狩猎犬种,主要分成山东和陕西两种类型,现在又分化出现山东、陕西、河北、蒙古四种类型。山东细犬分布在山东聊城市各县、济宁梁山县(长毛品系),山东济宁(短毛品系)。“头如梭
细说细犬
中国文物中的猎犬形象
上篇
中古工艺美术中的纹样与题材专栏
浙江省博物馆石超
一、自然界中的细犬
中国细犬(简称细犬) 是中国原生的狩猎犬种,主要分成山东和陕西两种类型,现在又分化出现山东、陕西、河北、蒙古四种类型。 山东细犬分布在山东聊城市各县、济宁梁山县(长毛品系),山东济宁(短毛品系)。
“头如梭,腰如弓,尾似箭,四个蹄子一盘蒜。”是中国传统上对于一只好的细犬的评价标准。细犬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猎犬,奔跑的速度非常快,说它跑起来象离弦的箭一点儿也不夸张,它细长的身体,弹性极好的背部,流线型的整体结构,使它在奔跑的时候余刃有余。据说它的奔跑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60公里。猎豹在追捕猎物的时候速度最快能达到100多公里每小时,而且那还是瞬时的速度,因为它不能长时间以这个速度奔跑,而细犬的以这个速度奔跑的时间要比猎豹长得多,可见细犬在追捕猎物的时候是相当的厉害。
中国细犬耳薄、下垂、耳尖钝圆。头长而狭窄,呈锥形。颈部细长而肌肉发达美丽灵活而略呈弓形到肩部逐渐加宽。后肢长,肌肉发达而有力,宽而自然落地;脚趾为兔趾状,肉趾强韧,坚硬紧凑,趾间有饰毛,蹄瓣紧密坚硬,足垫厚实。对主人绝对忠诚,归家性能好,对陌生人怀有敌意,不轻易让人靠近。记忆力强,嗅觉灵敏,衔取欲望、捕猎欲望高,耐力好。较适应平原地带捕猎。也可作为护卫犬。
陕西细犬是我国猎犬中奔跑速度最快的选手,并且具有极强的斗性与猎性,天生就具备灵活的反应能力与观察能力,非常适应秦岭一带三峦叠嶂崎岖不平的自然环境,过去,每家每户都饲养几条陕西细犬用来维持生计,追捕野鸡、野兔更是它们的拿手好戏。
狩猎是人类在原始社会时期获得食物的重要方式,随着定居生活和农业的发展而逐渐成为少数人获取肉食或娱乐的一种方式。到了汉朝,田猎和举重、角力(摔跤)、射箭、蹴鞠、投壶、搏斗等一起,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运动形式之一。据《史记》记载:汉代的贵族公子常“饰冠剑,连车骑,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坑谷,不避猛兽之害”。古人田猎带细犬,早在《战国策》中就有体现,“秦策”中说:“以秦卒之勇,车骑之多,以当诸侯。譬若驰韩卢而逐蹇兔也。”这里的“韩卢”便是出自韩国(今陕西韩城境内)的细犬。《说文解字》曰 :“禽走,臭而知其迹者,犬也。”《史记·李斯传》中有记载“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的场面。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曰:“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一幅出猎情形跃然纸上。苏轼诗中的“黄”即是当时流行的细犬,它与苍(猎鹰)是当时贵族打猎的惯用配合。现在中东国家猎兔也是喜欢地空(犬鹰)组合。宋贺铸词曰:“间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穴。乐匆匆!”可见猎犬是猎人不可或缺的帮手。
二、二郎神的哮天犬
若论中国民间最有名的细犬,大概非二郎神的哮天犬莫属了。《西游记》第六回,孙悟空遭“七圣”围剿,太上老君从天上掷下金刚镯,打得悟空立足不稳,被二郎神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这才被擒。
啸天犬长啥样?《西游记》里是这么写:“白马爷乘神坐骥,白犬神嗷紧跟巡。贯会降妖捉鬼怪,邪祟精灵影无踪。”
南宋 佚名 《搜山图》 故宫博物院藏
《搜山图》卷表现的是民间传说二郎神搜山降魔的故事,所以也称为《二郎神搜山图》。二郎神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在许多文艺作品中也有反映。元代有《二郎神醉射锁魔镜》的杂剧,描写二郎神与九首牛魔王、哪吒及金睛百眼鬼比试高低,最后拿住二洞妖魔的故事。据记载,最早有北宋画家高益画的《鬼神搜山图》,受到皇帝的重视。以后明、清两代,不断有传本出现。此卷《搜山图》是南宋末或元初人的手迹。人物用工笔重彩,衣纹用铁线描,刚劲有力,形象刻画生动传神,非凡手可及。山林树木皴法豪纵,近乎南宋刘松年的风格。与同一题材的各种不同本子比较,此卷是个残本,其中缺少主神即二郎神部分,但是其绘画技巧却高出其它各本。
《二郎搜山图》里的细犬
明 丁野夫《灌口搜山图》 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长卷描绘二郎神率领天神,将山林中的妖魔鬼怪捉拿的场景,神将们手持刀枪剑戟、纵鹰放犬,前堵后截,使妖怪无处逃身。丁野夫,活跃于元惠宗至正末,元末明初杂剧家、散曲家、画家。西域回纥人,善丹青小景,皆取诗意。画山水人物,学马远、夏珪,笔法颇类。
《新说西游记图像》二郎神及哮天犬
三、汉唐时期的细犬形象
魏晋守门犬画砖 嘉峪关市新城魏晋5号墓
汉画像石《狩猎图》 河南省南阳市英庄出土
汉画像石中的细犬形象
汉画像石中的猎犬形象
汉画像石上的训犬人 河南邓县长冢店墓出土
南北朝时期的陶细犬
南北朝陶细犬
隋代的陶细犬
隋炀帝萧后墓中出土的陶细犬
唐代黄釉陶细犬 1972年出土于西工区唐墓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唐三彩细犬
唐代狩猎俑,细犬蹲伏在马背上
唐代狩猎俑,细犬卧在胸前
唐代狩猎俑,细犬卧在胸前
唐睿宗景云元年(710)咸阳薛氏墓壁画中的侍者牵犬
薛氏墓壁画中的侍者牵犬复原图
唐中宗神龙二年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壁画中的架鹞戏犬图
李重润墓壁画复原图
四、辽宋金元时期的细犬形象
契丹、女真民族本身就是游牧民族,狩猎是其经济活动之一,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喇嘛沟辽墓壁画和库伦旗勿力布格村6号辽墓壁画中我们能想象到高大健硕的猎犬帮助主人追逐猎物的情景。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喇嘛沟辽墓壁画
库伦旗勿力布格村6号辽墓壁画(线图)
壁画墓中的大型犬,则是长腿、细腰,腿高且粗壮,它是作为现实狩猎场景的写照出现的。这种犬为蒙古细犬,又称契丹细犬,“细”是指其腰细、腿细、脖子细、嘴尖。从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勿力布格村6号辽墓壁画中我们可一窥这种犬。《契丹国志》载:契丹“取细犬于萌骨子(即蒙古)之疆”,这种犬体型高大健壮,速度快、灵活敏捷,搏斗能力强,是契丹、女真人外出游猎的得力助手,受到了契丹、女真王室的垂爱。契丹人对猎犬怀有深厚的感情,把它们视为自己忠诚的伙伴,在辽祖陵和辽兴宗陵中,就分别出土过石雕和木雕犬俑,可见墓主对犬的喜爱。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全民养狗的时代,特别是村庄里几乎家家养狗。据《宋史·孝义传》记载:“江州德安陈昉,家十三世同居。长幼七百口,不畜仆妾,上下亲睦,人无间言。有犬百余,共食一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南宋将领赵万年在《襄阳守城录》中也记曰:“各家所养之犬,在城外百十为群,有数千只,每遇夜出兵攻劫虏人营寨,则群犬争吠。”
北宋 《鹰犬图》(采自中华珍宝馆)
黄犬不甘居于下方的眼神
生动传神
仿宋徽宗《鹰犬图》
北宋 李公麟《西岳降灵图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西岳降灵图》中的细犬
北宋李公麟《白描狩猎图》手卷中的细犬形象
南宋 佚名 《狩猎图》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擎苍
《狩猎图》中的细犬
南宋 陈居中《鞑靼狩猎图卷》中的细犬捕猎
《鞑靼狩猎图卷》中的细犬待喂形象
辽代 胡瓌《回猎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设色雅淡,画黄土一片,杂以稀疏蓑草的塞外平远风光。图绘骑者三人,各抱一只嘴部尖长、胸宽腰细的猎犬。所画之马,耳似经剪裂,鼻孔宽大,马腿上烙有印记,鞍具极其精美,描绘细致生动。作者传为胡瓌,契丹人,约活动于九、十世纪之间,素以精于描绘塞外风光及人马而闻名,因以名之。
狩猎者怀抱细犬于马背之上,与唐代陶俑相近
细犬伏卧于马背上,与唐代陶俑如出一辙
南宋 李迪 《猎犬图》
《猎犬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为南宋画家李迪所作,该图右上方署有“庆元丁巳岁李迪画”年名款,并钤有“都省书画之印”及清代收藏家耿昭忠鉴藏印多方,对幅有耿昭忠题记一则。《猎犬图》画面没有任何背景,只有一只猎犬前行,犬头犬尾低伏,颈上戴着项圈而无绳索,说明它非常有灵性。这只犬形态生动,造型准确,刻画细致入微,毛茸茸的细毛和脚爪清晰可见。色彩深浅搭配柔和,整体造型呈三角状,使整幅画刚柔相济,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写实功力和娴熟的表现能力。
宋画中的细犬母子
宋 佚名 《柳荫白犬图》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图绘白犬蹲立于柳荫之下,柳与竹用点叶法,石与双勾叶涂青绿,白色细犬造型准确,此幅布景繁密,与平常所见宋代小品有所区别。
金 宫素然 《昭君出塞图》(局部)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元 佚名 《狩猎图》
元 佚名 《寒原猎骑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绘草原上蕃骑游猎,野兽惊骇逃窜。画风与明画院之人马作品相近似。画面上众多野生动物四处逃窜,坡下一人一马驻足观望,而坡上平坦处二骑追逐夹击一鹿,正挽弓欲射,场面非常惊险。左下一只细犬正在追逐野兔。
细犬追逐野兔
元 刘贯道 《元世祖出猎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绘沙漠地带,一片黄沙坡地,景色单调。在沙丘无垠的远方,正有一列骆驼驮队横越。近处人骑数众,或张弓射雁;或手架猎鹰;或绳携猎豹,皆为马上行猎之状。其中骑着黑马、身穿白裘的,应为元世祖,与世祖并驾的妇女,似为帝后。刘贯道充分发挥了线条的表现力量,无论是线条的劲挺与柔和,还是运笔疾迟轻重,皆臻妙境。刘贯道 生卒年不详,字仲贤,中山(今定州)人。元代画家。曾因画《裕宗像》得到赏识,得补御衣局使。善画道释、人物、山水、花竹、鸟兽。
《元世祖出猎图》中的细犬
元 王蒙 《楚将军出猎图卷》局部
《楚将军出猎图卷》中的细犬形象
元(明)赵雍《骑马狩猎图》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图绘番族骑手在秋郊畋猎的情景,将人物活动置于山水之中,主要人物身形比一般随从高大,是传世行乐图的样式。此幅署款赵雍,当是托名,从画风看近于明代。
元(明) 朱玉 太平风会图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此卷绘街头各路行人、小商贩、劳作匠人、民间艺人等等,还记录了各类日常生活用品、集市交易、民俗活动。画卷描绘各种人物约四百七十、牛三头、马十匹、骡子四十五匹、羊九只、猪十头、狗七条、猕猴、鹅等。从用笔用色都情况来看当是明初画家所作。朱玉(1293―1365)字君壁,一作均壁,昆山(今江苏昆山)人。喜绘事,闻佳山水每翛然独往。
(未完待续)
石超,江苏泗阳人。浙江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参加工作十七年来,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的研究和展览工作。主编《错彩镂金一浙江出土金银器》,《霓裳银装一浙江畲族服饰》等书,发表《吴越国金银器初步研究》、《浙江出土金银器概述》、《浙江省博物馆藏雕漆器》、《中国古代的螺钿漆器》、《从琴学问答看杨宗稷的琴学思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唐琴斫制工艺》、《彩凤鸣岐琴铭文解读》等金银器、漆器、古琴等研究论文十余篇。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un.sztxc.cn/10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