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美国心理学家和世界十大心理学名著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美国心理学家以及世界十大心理学名著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美国心理学家和世界十大心理学名著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美国心理学家以及世界十大心理学名著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美国心理学家最早提出研究人的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贺林沃斯最早提出要研究人的心理发展全貌,将儿童心理学发展成毕生发展心理学,并于1930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一书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积极心理学的开创者是谁
积极心理学之父是马丁·塞利格曼
他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获得终身成就奖他在199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他最早的工作是有关习得性无助以及抑郁症行为的研究;而他和已经去世的密西根大学积极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夫·彼特森的著作《人的优势与美德》是公认鉴别人类优势的创造性著作。其他的著作还包括《习得性无助:有关抑郁发展和死亡的研究》,以及《习得性乐观主义:如何改变你的思维和生活》。
马丁·塞利格曼曾经在康奈尔大学任教,并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4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哲学学士学位,1967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代表的是什么学派你如何理解
埃里克森为近代心理学,特别是发展心理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是美国精神分析学派继弗洛伊德之后的又一个代表。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从性的方面来解析不一样,他提出的是八阶段的理论,对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婴儿到青年中年等的研究做出很大的贡献!
世界十大心理学名著
01《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美国]斯科特·派克
豆瓣评分:8.4
内容简介:
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M·斯科特·派克让我们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02《爱的艺术》
作者:[美国]艾·弗洛姆
豆瓣评分:8.8
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程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在这里,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也并非通过磨练增进技巧即可获得。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要发展爱的能力,就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并朝着有益的目标迈进。
03《社会心理学》
作者:[美国]戴维·迈尔斯
豆瓣评分:9.0
内容简介:
《社会心理学》这本书被美国700多所大学或学院的心理系所采用,是这一领域的主导教材,已经成为评价其他教材的标准。
这本书将基础研究与实践应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富有逻辑性的组织结构引领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思索、影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佳的指导性书籍。
04《心理学与生活》
作者:[美]理查德·格里格/[美国]菲利普·津巴多
豆瓣评分:8.8
内容简介: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被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还是被许多国家大学的“普通心理学”课程选用的教材。这本教科书写作流畅,通俗易懂,深入生活,把心理学理论与知识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使它同样也成为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与自己的极好读物。
作为一本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和独特教学方法的成熟教材,原书中所有元素——如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的“人名和主题索引”等等,对于教学、研究和学习都十分宝贵,此中译本完整地翻译和保留了这些资料
05《狂热分子》
作者:[美国]埃里克·霍弗
豆瓣评分:8.9
内容简介:
这本书主要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作者发现,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令个人的责任、恐惧、无能得以掩埋。运动的领导者则刻意培养参与者的罪恶感,号召自我牺牲以获救赎。
自1951年出版后,《狂热分子》即被视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短期内行销50万册以上,被译成10余种语言,是多所大学政治系的必读书。书中俯拾皆是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与一针见血的比喻,风格酷似法国思想家蒙田与帕斯卡尔的随笔。至今,其佳言警句仍不断被引用、辑录。
06《社会性动物》
作者:[美国]埃利奥特·阿伦森
豆瓣评分:9.1
内容简介:
《社会性动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RevuedesQuestionsScientifiques的评价),“仍然是最好的……是一部杰作”(ContemporaryPsychology的评价)。本书从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畅销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内最具影响的著作。
07《自控力》
作者:[美]凯利·麦格尼格尔
豆瓣评分:8.2
内容简介:
作为一名健康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博士的工作就是帮助人们管理压力,并在生活中做出积极的改变。多年来,通过观察学生们是如何控制选择的,她意识到,人们关于自控的很多看法实际上妨碍了我们取得成功。例如,把自控力当作一种美德,可能会让初衷良好的目标脱离正轨。
所以,麦格尼格尔要求她的学生了解影响自控的生理学基础、心理陷阱和各种社会因素。麦格尼格尔吸收了心理学、神经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最新洞见,为斯坦福大学继续教育项目开设了一门叫做“意志力科学”的课程,参与过这门课程的人称其能够“改变一生”。这门课程就是《自控力》一书的基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
08《亲密关系》
作者:罗兰?米勒/丹尼尔?珀尔曼
豆瓣评分:9.0
内容简介:
《亲密关系》从一出版,就立即获得了读者的普遍喜爱,不仅得到了专业人士的首肯,更是得到普通读者的高度评价。作者综合了心理学多个分支的研究理论和成果,用饶有趣味的论述,总结出人们在交往与沟通、爱情与承诺、婚姻与性爱、嫉妒与背叛等方面的行为特点和规律。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既注重专业性,有强调可读性。研究亲密关系的专业人士可以从中得到学习和参考;而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只要他(她)想获得一份满意的亲密关系,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09《非暴力沟通》
作者:[美]马歇尔·卢森堡
豆瓣评分:8.4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不过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现实生活中的谈话方式,并且用心体会各种谈话方式给我们的不同感受,我们一定会发现,有些话的确伤人!
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以及任意打断、拒不回应、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给我们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阂、敌视。
10《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豆瓣评分:8.6
内容简介:
你是否常常对繁琐的生活感到乏味?你是否时时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你是否认为人生的意义越来越模糊难见?我们如何能够在繁杂的日常琐碎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得真正的幸福?这一切的答案尽在这本《被讨厌的勇气》中。
《被讨厌的勇气》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讨厌的负向能量,而是,如果这是我生命想绽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双手双脚往那里走去。
求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著名的理论有哪些请详细点
亚伯林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马斯洛(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
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
他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needs)、安全需要(securityneeds)、归属与爱的需要(loveandbelongingneeds)、自尊需要(respect&esteemneeds)和自我实现需要(self-actualizationneeds)。
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理论:马斯洛认为人都潜藏着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
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具体地说,按照重要性和层次性排序,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主要指:生理需求: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
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
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安全需求: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
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
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社交需求: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
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尊重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认知需要:对周围事物变化理解的需要。
审美需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对周围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欣赏。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往往会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获得成就感。马斯洛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的人处于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但是,一般说来,平时讲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时,往往只说到五种,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结论两类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
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
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
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高峰体验: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人格特征(1)全面和准确地知觉现实.自我实现者对世界的知觉是客观的、全面的和准确的,因为他们在感知世界时,不会掺杂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成见,或带有自我防御,而是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去反映。与此相反,心理不健康者则是以自己的主观方式去知觉世界的,他们试图使世界与自己的主观愿望、焦虑和担心相吻合。(2)接纳自然、自己与他人。自我实现者能够接受自然、自身及他人的不足与缺陷,而不会为这些缺陷而忧心忡忡。当然,对于可以改造或可以调整的不足与缺陷,他们会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而对那些不可改变的不足与缺陷,他们能顺其自然,不会自己跟自己、跟他人和自然过不去。(3)对人自发、坦率和真实。在人际交往中,自我实现者具有流露自己真实感情的倾向,他们不会装假或做作,他们的行为坦诚、自然。一般而言,他们都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这就使得他们足以真实地表现自己。(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实现者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献身于某种事业或使命,并能全力以赴。与常人相比,他们工作起来更刻苦、更专注。对他们来说,工作并非真正的劳苦,因为快乐恰恰寓于工作之中。(5)具有超然于世和独处的需要。自我实现者以自己的价值和感情指导生活,不依靠别人来求得安全和满足,他们依靠的只是自己。他们一般都喜欢安静独处.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害怕别人,也不是要有意逃避现实,而是为了在减少干扰的条件下,更好地深思,更全面地比较,以便去寻求更为合理的解决问题方案。他们平静安详,保持冷静,安然地度过或顶住各种灾难和不幸。(6)具有自主性,在环境和文化中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自我实现者行为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内部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即B一驱动),而不是来自于因缺少某种物质或精神上的东西需要外部的补充(D一驱动),因而他们更多依赖自己而不是外部环境,能够抵制外部环境和文化的压力,独立自主地发挥思考的能力,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7)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自我实现者能够对周围现实保持奇特而经久不衰的欣赏力,充分地体验自然和人生中的一切美好东西。他们不会因事物的重复出现而习以为常,失去敏感,相反,他们对每一个新生儿、每一次日出或黄昏,都像第一次见到时那样新鲜,那么美妙。(8)具有难以形容的高峰体验。高峰体验是人感受到的一种强烈的、心醉神迷的狂喜或敬畏的情绪体验。当它到来时,人会感觉到无限的美好,具有极大的力量、自信和决断意向,甚至连平凡的日常活动,也可以被提升为压倒一切的、妙不可言的活动。马斯洛认为所有人都具有享受高峰体验的潜在能力,但只有自我实现者更有可能、更常得到这种体验。(9)对人充满爱心。自我实现者所关心的不仅局限于他们的朋友、亲属,而是扩及全人类。他们把帮助穷困受苦的人视为自己的天职,具有同所有的人同甘苦、共患难的强烈意识,千方百计为他人着想。在自我实现者看来,他人的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他们已经把自己从满足自身狭隘需求的牢笼中解放了出来。(10)具有深厚的友情。自我实现者注重与朋友间的友谊,他们交友的数目虽然不多;同伴圈子比较小,但友情深切和充实。就对爱的理解来说,他们认为爱应当是全然无私的,至少应当是给予爱和得到爱同等重要。他们能够像关心自己一样,关心所爱者的成长与发展。(11)具备民主的精神。自我实现者谦虚待人,尊重别人的权利和个性,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对他们来说,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序、宗教信仰、种族或肤色,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是否掌握真理。自我实现者极少偏见,愿意向一切值得学习的人学习。(12)区分手段与目的。自我实现者的行为几乎总是表现出手段与目的界限。一般说来,他们强调目的,而手段必须从属于目的。自我实现者常常将普通人看成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把活动经历当作目的本身,因而比常人更能体验到活动本身的乐趣。(l3)富于创造性。这是马斯洛研究的所有对象共同的特征之一,他们每个人都在某个方面显示出独到之处和创造性。虽然、他们中某些人并不一定是作家、艺术家或发明家,但他们具有同儿童天真想象相类似的能力,具有独创、发明和追求创新的特点。(14)处事幽默、风趣。自我实现者善于观察人世间的荒诞和不协调现象,并能够以一种诙谐、风趣的方式将其恰当地表现出来。但他们绝不把这种本领用之于有缺陷的人。他们对不幸者总是寄予同情。(15)反对盲目遵从。自我实现者对随意应和他人的观点和行为十分反感,他们认为人必须具有自己的主见,认定的事情就应坚持去做,而不应顾及传统的力量或舆论的压力。他们这种反对盲目遵从的倾向,显然不是对文化传统或舆论的有意轻视,而是他们自立、自强的人格的反映。作为人本主义运动最杰出的代表人物,马斯洛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最为系统的研究。马斯洛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兴趣起始于大学时代对其两位导师即本尼迪克特和魏特海默的爱戴。他发现这两位导师的身体外貌、文化背景等很多方面都不相同,但有许多心理特征是相同的。他们的心理都很健康,在学术上都很有成就,其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按马斯洛的话来说就是达到了自我实现。马斯洛觉得从这两位导师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心理行为模式或许可以作为一般人学习和追寻的样板。为此,马斯洛采用了自由联想、心理测验和人物传记等多种方法去探讨"自我实现者"的心理行为模式。他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身边的学生和熟人中选择出了48人作进一步研究,这些人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他称之为"案例",即基本符合他所设想的"自我实现者"要求的人,这些人包括林肯(A.Lincoln)、杰弗逊(T.Jefferson)、罗斯福(T.ROOsevelt)、斯宾诺沙(B.SPinoza)、詹姆斯和赫胥黎(T.H.HUxley)等12人:第二类有10人,他称之为"不完全的案例",或"部分的"自我实现者,与所设想的标准有一定的距离;第三类有26人,他称之为"潜在的或可能的案例",其中既包括现实生活中朝着自我实现方向发展的年轻人;也包括历史上一些有一定贡献的人物。在研究中,马斯洛发现真正达到自我实现的人,一般都处于中年或老年,年轻的人通常很难达到自我实现。这是因为年轻人还有许多较低层次的需要,如安全、爱、自尊等等还没有得到适当程度的满足,没有形成持久的价值观、智慧、意志力及稳定的爱情关系,也未明确选择自己要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不过,年轻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他们通过积极努力,是可以逐渐接近这一水平或目标的。超越特征在《Z理论》中,马斯洛区分了仅仅健康型的自我实现与超越型的自我实现。仅仅健康型的自我实现是指个人意义上的自我实现,它是这样一种过程:不断地实现潜能,完成天职、命运或禀性,承认个人的内在天性,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这种人是更实际、更现实、更入世、更能干和更凡俗的人,他们更多地生活在此时此地的世界。超越型自我实现则是指超个人意义上的自我实现。这种人更多地意识到存在的王国,生活在存在水平即目的水平或内在价值水平,更明显地受超越性动机支配,经常有统一的意识或高原体验(plateauexperiences),也曾经有高峰体验(peakexperiences),并伴随着启示或对宇宙人生的领悟。因此,在马斯洛看来,有两种不同水平的自我实现者,一种是个人水平上的,另一种是超个人水平上的,前者主要是人本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后者主要是超个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马斯洛对超越水平上的自我实现者(以下简称超越者)的人格特征的描述,是他为超个人心理学所做的奠基性工作之一。马斯洛发现,超越者不仅存在于宗教界人士、诗人、知识界人士、音乐家之中,而且也存在于企业家、事业家、经理、教育家、政界人物中。他详细访谈和观察过三、四十人,对另外一、二百人也进行了一般的交谈和研究。他承认,他对超越者的研究只是初步的接触而不是审慎的、最后的研究,不一定合乎正规印证的科学的要求。其样本也只集中于他所认为的最好的样本上,不一定有很高的代表性。故而其研究结果只能算作前科学的。但他强调,他的每一个论点都是可以加以验证的。两种水平的自我实现者均具有前述自我实现者的全部描述特征。不同的是,高峰体验、高原体验与存在认知在超越者身上存在着或较多地存在着,而在个人水平的自我实现者身上则不存在或只有较少的存在。除此以外,超越者还较多地具有下列特征:(1)对于超越者,高峰体验和高原体验成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制高点,是生命的见证和生活的最宝贵的方面。(2)超越者生活在存在水平,能自如、自然地说出存在语言。能较好地理解寓言、修辞手段、悖论、音乐、艺术、非语言交流和沟通等。(3)超越者能在实际的、日常的缺失水平上观察事物的同时,也看到一切事物中神圣的一面,能随意地使每一件事物神圣化,即从永恒的方面观察事物。(4)超越者更自觉地和有意识地受超越性动机的支配。存在价值,如真理、完善、美、善良、统一、二歧超越等是他们的主要或动机。等等。马斯洛共列举了23种特征。⑤在马斯洛看来,人具有一种积极的、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在精神上自我实现的本性。精神具有自然主义的意义,无需任何宗教的或形而上学的假设。马斯洛的工作和生命历程本身就是人本心理学如何向超个人心理学自然发展的见证。马斯洛以研究成为一个充分发展的人(fullyhuman)意味着什么开始,以探索超个人问题结束。关注人的充分发展是人本心理学的灵魂,而超个人正是人性充分发展的结果。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un.sztxc.cn/88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