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七哀诗曹植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如何理解曹植的《七哀诗》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如何理解曹植的《七哀诗》曹植《七哀诗》释义: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七哀诗曹植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如何理解曹植的《七哀诗》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如何理解曹植的《七哀诗》
曹植《七哀诗》释义: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七哀诗是乐府诗歌中的常见体裁,不同时代均有作品问世,至唐以后才慢慢绝迹。
中国诗歌往往具有多种功能,产生于朝代更替时的七哀诗便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其中多描写、记录社会现状,因此在文学价值之外,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历史价值。现存最早的七哀诗为汉代建安七子王粲所作,可见此种类型的诗歌源远流长的特征。
曹植的《七哀诗》与以往表现时代特征的同体裁诗歌不同,是一首意蕴丰厚的闺怨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诗篇以“明月”起兴,引出思妇,借助徘徊的流光表现回环的哀叹以及思绪。
余哀:无尽的悲哀。
明月与愁思常常相伴而生于诗歌中,这在曹植之前的《古诗十九首》中便已是一种惯用的手法。如《明月何皎皎》《明月皎夜光》等,由此也可看出汉魏时期诗歌的承继关系。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这是以设问的方式引出女主人公的自白。宕子,即荡子,指离乡外游,久而不归之人。“思妇”、“宕子妻”的形象和汉时的《古诗十九首》的游子思妇主题一脉相承。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独居的原因是由于男子长期的离别,由此可见女主人公孤独失意的人生处境。
十年之久的离别,客观上有多重原因。但对于本诗中的女主人公来说,这原因则非常确定,即人生轨迹的渐行渐远。
她使用比喻说明两人的巨大差别:“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尘和泥本是相同的东西,但尘土可以上扬飞升,泥却注定沉落到底。一“清”一“浊”,一高一低,正是主人公对两种人生状态的判断。可见对情感的走向,她并非处于天真无知的状态,而是有清楚的认知。
面对难以调和的人生矛盾,主人公的哀伤在反问中进一步深化: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可见,清晰的认知加重了绝望与痛苦。
“势”指的是地位,也蕴含着一种事物发生发展的可能:但未来的状态不是趋同,而是更加严重的两极分化。最后的一丝希望诞生于这清醒的绝望中:什么时候能够汇合谐好?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疑问之后的希冀,是一种更为无力的情感宣泄:长逝两个字极度悲伤,又极度绝望,又极度决绝。女子情愿以毁灭和消亡的姿态,换来想象中虚幻的相聚。情感的力度此时达到诗歌中的顶峰。情感宣泄之后,灭顶的绝望很快又将她淹没,现实的悲苦又重新回到心中: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良,久。曾经的爱人早已经是极度冷漠的态度了。如果爱人的襟怀并不曾展开,那么她又该何处依傍呢?
曹植《七哀诗》评价:
这首思妇诗同时也可以做“讽君诗”看待。
古诗品鉴讲究知人论世,联系兄长曹丕称帝后对待曹植的态度,读者可读出更加丰富的意味。“君”当然可以指女子的爱情对象,但大可以另有所指。
女主人公极有可能是曹植的自况自比。再读“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之句,更加不难联想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
不过,细细品读,又能觉出曹植长期抑郁、无计可施后无奈的顺从和乞求:“相煎何太急”的反问中毕竟还有对兄长的谴责和不满。可是,“长逝入君怀”便只剩下长期压制下无力的乞求。
屡屡遭受现实打压而梦想之心不死的读者,实在不能不为之感动。
兄弟诗曹植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太和三年(229年)38岁的曹植徙封东阿,其间潜心著作,研究儒典;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曹植七哀诗体现建安风骨
七哀诗曹植晚年代表作,有建安风骨
七步诗和七哀诗一样吗
七步诗》和《七哀诗》都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诗。俩首诗分别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七哀诗
曹植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写了七步诗还是七哀诗
答:曹植是三国时期伟大的诗人,而且能够七步成诗,由于曹操逝世后,曹丕继位,于是他便对自己的其他兄弟加以陷害,有一次上朝时,为了为难曹植,继而加以陷害,命曹植在七步之内写一首诗。曹植知道是曹丕故意为难他,他很从容在七步之内就写成了著名的《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另外曹植也写了首《七哀诗》:曹植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
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势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七哀诗曹植和如何理解曹植的《七哀诗》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un.sztxc.cn/87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