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鹦鹉基因基础原理合集将阐述完整的虎皮鹦鹉变异基因种类及示例。虎皮鹦鹉基因基础原理将为虎皮鹦鹉变异基因的介绍做铺垫,方便后文阅读。本合集共整理了38种虎皮鹦鹉变异基因,文末将附上对专业词汇的解释。本集将介绍冠羽种(Crest-Factor)虎皮鹦鹉的繁殖特点。冠羽种虎皮鹦鹉既不是伴性遗传,也不是显性或隐
虎皮鹦鹉基因基础原理合集将阐述完整的虎皮鹦鹉变异基因种类及示例。虎皮鹦鹉基因基础原理将为虎皮鹦鹉变异基因的介绍做铺垫,方便后文阅读。本合集共整理了38种虎皮鹦鹉变异基因,文末将附上对专业词汇的解释。
本集将介绍冠羽种(Crest-Factor)虎皮鹦鹉的繁殖特点。
冠羽种虎皮鹦鹉既不是伴性遗传,也不是显性或隐性遗传,在上一集内容中,我们提到冠羽种虎皮鹦鹉是常染色体多基因形状(A-P-G, Autosome-Poly-Genic),遗传规律尚未被完全摸清。
目前有部分冠羽种虎皮鹦鹉基因的理论,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辅佐这些说法。
有些人对于提高部分冠羽种虎皮鹦鹉的遗传概率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多为繁殖户自己的实验数据。目前只有一些模型来帮助繁育人预测亲鸟后代的花色毛型。
01 抑制理论(The Inhibitor Theory)
抑制理论是关于冠羽种虎皮鹦鹉的第一个经过完整阐释的理论, 于1970年六月被美国堪萨斯大学(Kansas University U.S.A)的 J.E. Fox 博士提出并发表在《笼养鸟》( Cage Birds )杂志上,用于预测冠羽种虎皮鹦鹉的繁殖。这个理论建立在两种显性基因的模型基础上。
J.E. Fox 博士将这两种基因取名为:
- 冠羽种决定基因,Crest Determiner,简称 “Cd”
- 冠羽种诱发基因,Crest Initiator,简称 “Ci”
Cd+和 Ci+用于表示这两种基因的野生型等位基因。
这个理论包含9种基因型,其中包括:
- 2种全冠羽(Full Circular)
- 1种半冠羽(Half Circular)
- 1种簇状冠羽(Tufted)
- 4种带有冠羽基因(Crestbred),指带有冠羽种基因但无法通过外观辨认的鹦鹉
- 1种完全不含冠羽基因(pure Normal)
下表展示了基于抑制理论的冠羽种虎皮鹦鹉遗传概率:
如何解读冠羽种虎皮鹦鹉配对预测表
表格分为横轴和纵轴,共10行10列,每个表格都有其对应的横轴和纵轴上的原始基因种类,起横纵交叉处的表格代表的就是该原始基因能够配对出的品种和各个品种的概率。同窝雏鸟的概率或许并不能与表中所示概率相同,但当雏鸟的数量上升时,每个品种的概率将趋同于表中数据。
比如,在半冠羽 X 半冠羽,也就是3X3的情况下,其对应的子代概率为:
- ? – 3
- ? – 1,5
也就是,
- 1/2的概率为基因型3,半冠羽
- 1/4的概率为基因型1,全冠羽2F(1 Factor Circular,双因子全冠羽种)
- 1/4的概率为基因型5,带冠羽基因的虎皮鹦鹉
以此类推。
02 PE理论
在2004到2011年期间,George Clarke根据基因的外显率(penetrance)和表达性(expressivity)多次发表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抑制理论的冠羽种虎皮鹦鹉遗传理论,称为PE理论。
该理论提出,单显性冠羽种基因在双因子状态(double factor state)含有100%渗透率,但在单因子状态(single factor state)只有20%的渗透率。也就是说,所有双因子状态的冠羽种都能遗传到一个肉眼可见的冠羽类型,但只有20%的单因子状态的冠羽种能遗传到肉眼可见的。那剩下的80%单因子状态的冠羽种不会在外表上体现出冠羽的特征, 但仍然保留冠羽基因。
在PE理论中,无论是单因子冠羽种基因还是无因子(zero factor)冠羽种基因,都用带冠羽基因(Crestbred)来表示,其中单因子冠羽种基因代表雏鸟绝对拥有一个冠羽基因,而无因子冠羽种基因的鸟虽然并不含有冠羽种基因,但亲鸟双方中至少有一方是具有冠羽种基因的。
PE理论的预测更合理,与真实繁育数据也更加贴近,但只能用于预测子代冠羽种的数量,不能精确推算特定冠羽种出现的概率。
什么是带冠羽基因(Crestbred)的虎皮鹦鹉?
Crestbred特指含有冠羽种基因,但外表不体现任何冠羽特征的虎皮鹦鹉,亲鸟中至少一方带有冠羽种基因或Crestbred基因,并且能在子二代体现出冠羽特征。
也就是说外婆或外公中至少有一个人带有炫酷头冠基因,爸爸妈妈都是带着炫酷基因的普通发型,儿子或女儿会像隔代遗传一般重新表现出炫酷头冠基因的特征。
资料来源:
Budgerigar colour genetics, wikipedia
Budgie-Info
Crested Budgies [Full & half circular, tufted, double & triple], PETiSKA
The PE Theory for the Crested Budgerigar, by George Clarke Western Australia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un.sztxc.cn/68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