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parvovirus,PPV)引起母猪繁殖机能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导致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流产,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病弱仔猪。1966年由德国科学家首次发现,首次证明了其致病性。自20世纪60年代,从欧洲、亚洲、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分离出该病毒,我国于1982年首次分离到该病毒。目前该病在全世界养猪国家传播。病原
概述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 virus,PPV)引起母猪繁殖机能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主要导致母猪特别是初产母猪流产,产出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及病弱仔猪。1966年由德国科学家首次发现,首次证明了其致病性。自20世纪60年代,从欧洲、亚洲、美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分离出该病毒,我国于1982年首次分离到该病毒。目前该病在全世界养猪国家传播。
病原学
PPV是一种较小、外观呈现六角形或圆形、二十面等轴立体对称的无囊膜病毒,直径约为20~26 nm。PPV具有较强的耐热性,80 ℃处理5 min,才会失去感染力和血凝性。PPV在4 ℃条件下长期稳定,在﹣20℃条件下其毒力可以保存1年以上不受影响。PPV对常规消毒剂有一定的抵抗力,在圈舍及排泄物等自然条件下可存活14周以上,PPV对酸碱具有很强的耐受性,pH在3.0~10.0范围内不影响病毒的感染能力,通常在0.5%氢氧化钠、2%戊二醛或3%甲醛长时间作用下才能使病毒灭活。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PPV 感染以母猪的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即产死产、木乃伊胎、胚胎死亡和不孕,在急性感染条件下,虽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在发病母猪和仔猪的器官和组织内发现有大量PPV才存在。母猪在怀孕期感染PPV往往不会引起明显的特征性病变,但其可能引起子宫内膜轻度炎症、子宫上皮组织和固有层出现弥漫性或者局灶性的单核细胞浸润、妊娠黄体萎缩、胎盘钙化等症状;流产死胎肝脏、脾脏、肾脏等明显肿大、质地变脆、色素暗沉等;感染的体弱仔猪产出后,在四肢及颈胸部的内侧出现淤血斑,并有出血现象,全身皮肤黏膜发绀,最后衰竭死亡;感染死胎经组织病理学观察,可在组织器官内发现大量细胞坏死和核内包涵体,大脑出现特征性的脑膜炎病变。
诊断
该病只引起初产母猪流产,没有其他典型症状,确诊还靠实验室诊断。
防治措施
该病和大多数病毒病一样没有特效药物,防控主要靠疫苗。目前多推荐配种前免疫两次,所用疫苗为灭活苗,以后每普免2~3次。研究表明虽然该病只引起头胎母猪流产,但对经产母猪免疫后能提高生产效率。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un.sztxc.cn/59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