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是怎么睡觉的?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有些鸟连冬眠都会”>鸟儿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街边的麻雀、树上的喜鹊、小河里的鸭子,还有我们养的鹦鹉等等,都是鸟类。叽叽喳喳的麻雀叫声、头上飞过的大雁、偶然看到的燕子,它们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是即便每天都能看到它们,我们好像从来没能看见它们睡觉是什么样子的。甚至
鸟是怎么睡觉的?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有些鸟连冬眠都会
“>
鸟儿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街边的麻雀、树上的喜鹊、小河里的鸭子,还有我们养的鹦鹉等等,都是鸟类。叽叽喳喳的麻雀叫声、头上飞过的大雁、偶然看到的燕子,它们都在我们的生活中。
可是即便每天都能看到它们,我们好像从来没能看见它们睡觉是什么样子的。甚至会怀疑,鸟儿会睡觉吗?它们不是在空中飞就是在树上站着,难道站着也能睡着?这样不会掉下来吗?
事实上鸟儿真的会睡觉,而且现在研究表明:鸟类的睡眠和人类相似,都会经历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那么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鸟儿又是怎样睡觉的?它们的睡眠方式和睡眠时间与我们有什么不同?鸟儿真的会冬眠吗?
为什么鸟儿在树上睡觉不会掉下来?看鸟类有哪些匪夷所思的睡觉方式
除了鸭子、天鹅这样水禽,我们常见的鸟儿都是从空中飞过然后找一根树枝或者电线落下。实际上它们睡觉也是需要停留在树上完成的,那为什么它们睡觉的时候不会从树上掉下来?
我们知道鸟儿在树枝上站立时,是用爪子勾住树枝作为支撑点,保持自己的身体平衡。睡觉的时候也一样,它们的爪子会牢牢的抓紧树枝,然后在上面进入睡眠。
那么问题来了,在它们睡觉的时候身体放松,爪子难道不会松开吗?爪子松开了还怎么保持平衡。这就要谈到鸟类的后肢和爪子独特的结构了:
鸟的后肢及爪子结构
- 膝部
鸟的膝部屈曲方向正好与人类相反,人类向前,而鸟类是向后的。被人们称之为“膝”的关节实际上是它们的脚后跟,而上面的关节才是它们真正的膝。上面连接大腿腿骨,和大腿一起被隐藏在羽毛下。
- 肌腱
鸟的大腿肌肉直接连接爪子上的肌腱,当鸟儿站在树上的时候,大腿肌肉放松,肌腱拉伸将爪子抽回,让爪子弯曲紧扣树枝。而当大腿肌肉绷紧时,爪子才会张开。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鸟儿把腿放松,爪子就自然回扣,鸟儿把肌肉绷紧,爪子就张开。所以在越放松的情况下鸟儿抓树枝就抓得越紧,也就是说,鸟儿睡得越沉,爪子抓得越紧。
得益于鸟类爪子独特的结构,它们在睡觉的时候可以自然地抓紧树枝,不会让自己掉下来。
除了站在树枝上,鸟类还有哪些稀奇古怪的睡觉方式呢?
- 漂浮在水面上。代表鸟类:绿头鸭、天鹅
- 一只腿支撑,累了换另一条腿。代表鸟类:鹤、鹳、鹭
-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代表鸟类:猫头鹰
- 围成一圈,头朝外,尾向内。代表鸟类:鹧鸪
- 一边飞一边睡。代表鸟类:信天翁
可是我们知道,人在睡眠中是无法做出这样的动作的,哺乳动物中也只有蝙蝠能做到倒挂在树上。那为什么鸟类可以一边做出高难度动作,一边睡觉?
鸟类是怎样睡觉的
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在睡眠时会进入相对无意识的状态,但是鸟类不一样,即使在睡梦中,鸟类也可以保持清醒。这就归功于鸟类的睡眠模式——半球慢波睡眠模式,我们把它称为USWS。
半球慢波睡眠模式,也就是大脑的一半是清醒的,一半进入深度睡眠。表现出来就是一只眼睛睁着,一只眼睛闭着。当左眼睁着时,是右脑清醒;当右眼睁着时,是左脑清醒。
慢波睡眠时的脑电图
半球慢波模式可以让大脑的一个半球进入深度睡眠,我们知道深度睡眠的状态下可以让大脑得到有效休息,恢复精力。所以鸟类采用交替半球慢波睡眠的方式,一方面弥补睡眠的不足,另一方面保持机警,应对危险。
通常,将每个半球的睡眠总量相加时,两个半球的USWS数量相等。所以鸟类的睡眠也是让两个大脑半球交替得到休息,不是只让一个半球休息,或者说偏向于用哪一个半球休息的。
这就是鸟儿睡觉的时候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单腿交替支撑睡眠的原因了。
而水禽类要漂浮在水面上睡觉,则是因为这样有敌人靠近时,它们可以通过水面的震动快速的感觉到,并做出反应。鹧鸪头像外围成一圈,可以全方位的检测有没有敌人出现。而像雨燕、信天翁这样几乎全天都飞在空中的鸟,它们用这种方式可以让它们一边飞行一边睡觉,让大脑得到休息。
除了雨燕、信天翁,还有迁徙途中的鸟儿,它们也会用这样的方式在路上休息。除此之外,在鸟类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大多数鸟在飞离鸟巢后,不会再回到鸟巢中睡觉休息。这可能是因为在雏鸟被孵化后,鸟巢中堆积羽毛、食物残渣、粪便等,细菌滋生,或者已经快被雏鸟拆散了,所以它们不愿意再回到这个地方睡觉。
鸟类既然采取的半球慢波睡眠的方式,它们是在什么时间睡觉的呢?不同的鸟类睡眠时长有什么区别?
不同鸟类有不同的睡眠,甚至还会出现冬眠
鸟类的睡眠会随着季节时令发生改变。正常情况下,大部分鸟类是天黑就睡觉的,天明就起床。有这么一句话叫“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上是鸟儿开始活动的时期。
但是鸟类中不是也有猫头鹰这种神奇的存在嘛!“夜猫子”就是白天睡觉,晚上活动的。
不同的鸟睡眠时间差距也很大,大多数鸟一天睡8个小时左右,有的鸟差不多要睡一天,还有的鸟几乎不睡觉。比如啄木鸟大概睡六个小时,斑头秋沙鸭每天要睡十三个小时,而欧椋鸟一天睡眠时间还不到一小时。
我们前面说,鸟类可以一边飞行一边进行半球慢波睡眠,这是因为鸟类的一次半球慢波睡眠非常短暂,只有几分钟。而在半球慢波睡眠后会有更加短暂的快速眼动睡眠,只有几秒钟。
与人类不同的是,鸟类在进行快速眼动睡眠时,肌肉并不是完全放松的,而是保持着一定的紧张。所以只要肌肉可以支撑鸟类在空中展开翅膀,它们就能完成一次快速眼动睡眠。
在鸟类的繁殖季节,鸟类的睡眠时间会大大缩短,平均每天两个小时,甚至会出现连续几天没有睡眠的情况。纹胸滨鹬它们会在北极圈繁殖,在全天光照的情况下,它们可以保持两周没有睡眠照常孵卵、捕食。但是这一季节的鸟儿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消瘦、毛色暗淡,这都是缺乏睡眠引起的后果。
更奇妙的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只会发生在冷血动物身上的冬眠,居然也在鸟类身上发生了。
一只美洲的小鸱鸺,人们连续观察了4个冬天,发现它每到冬季就会睡眠,体温由平时的40摄氏度下降到20摄氏度,蜷缩着一定不懂,用听筒都听不到心脏的跳动。这一过程可以持续88天,等春天一到,温度升高,它就又开始活动了。
美国的夜鹰也会冬眠,冬眠时像完全死去一样,几乎感觉不到心脏和呼吸,照射瞳孔都不会发生任何反应。
在我国同样观测到鸟类冬眠的现象,在黄土高原发现了四只戴胜,它们将嘴插进泄殖腔里圈成一个圈睡觉,一动不动。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林业工人在树洞中发现过僵直的麻鸭,如果温度逐渐升高,麻鸭会缓醒过来。
戴胜
除了冬眠状态,还有鸟类会因为食物短缺和天气寒冷进入短暂的“休眠”状态,以保存体力。
睡眠对于鸟类来说是补充体力、恢复精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根据鸟类的睡眠习性,可以相应的将人类活动作出改变。比如减少夜晚鸟类栖息地的灯光、在森林中设置木箱帮助它们躲避天敌等等,让它们可以安心地进入睡眠状态,这很有利于它们的身体健康。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un.sztxc.cn/34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