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事者”评国内存在感不太强的省级行政区,江西省经常上榜。
江西省与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接壤,面积约16.69万平方公里,人口4500多万,省会南昌。
江西是一个被群山包围的省份。
西北有慕阜山接湖北省,西有罗霄山接湖南省,南有五岭接广东省,东南有武夷山接福建省,东有怀玉山接浙江省,东北有鄣公山接安徽省。正北方向虽然地势平缓,但万里长江在这里成了江西省与湖北省、安徽省的分界线。赣江从南至北纵穿了整个江西省,最终汇入长江。也就是说,江西省的地理形态相对比较封闭。
在历史上,江西省的存在感就不是特别强。不是说江西省不重要,很重要,但问题在于“曝光率”有些低。以五代十国为例,十国多建在南方,吴越国主体是浙江,闽国主体是福建,南汉主体是广东,楚国主体是湖南,前蜀和后蜀的主体是四川。而江西,却没有建国,先后被杨吴和南唐统治。
到了清朝,有著名的两江总督,是清朝除了捍卫京师的直隶总督之外,地位最高的。两江管三省:江苏、安徽、江西。在两江区域内,江苏最受重视,因为有明故都南京,还有苏州、扬州这些经济重镇。安徽次之,而江西在重要性上又次于安徽。
江西省的“困局”在于距离经济中心地带较远。江西省和苏南之间隔着安徽和浙江,虽然和广东接壤,但受五岭的阻隔,联系也不密切。
在清末,江西省有一次“逆天改命”的机会,也遗憾地错过了。
清朝准备修建一条纵穿南北的铁路,北起京师(首都),南至广东。以武汉为界,也称为卢汉(卢沟桥至汉口)铁路和粤汉(广州至汉口)铁路。粤汉铁路在计划修建时,打算走江西至广州,遭到谭嗣同的反对。谭嗣同虽然是湖南人,但他站在全国一棋盘的角度来考虑,和省籍关系不大。
谭嗣同认为江西地势太险,而且河流众多,铁路经过不便。另外,谭嗣同还认为江西的民风太过传统,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如湖南。也有一说,粤汉铁路经过江西,遭到很多江西士绅的反对,说是铁路会破坏江西的风水。
还有一点,当时的湖南巡抚陈宝箴也力主粤汉铁路经湖南,虽然他是江西人。最终,粤汉选择了湖南而放弃江西,让江西错过了近代史上一次轰轰烈烈的发展机会。
江西省的经济发展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有人开玩笑般的提出了“环江西经济圈”、“环江西高校圈”“环江西高铁圈”,甚至还有“环江西五G圈”。
江西特殊的地理环境,是江西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对来说,赣北的发展要比赣南好一些。江西省也分赣南和赣北,只是界限比较模糊,也有把抚州市、吉安市算成赣中的。一般来说,赣北包括省会南昌、九江、上饶、鹰潭、景德镇、宜春、新余、萍乡等地级市。广阔的江西省南部地区,严格来说只有赣州这一个地级市。
有这么一种说法,地级市越密集,越说明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地级市的主城区对周边人口有明显的虹吸效应。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抚州的主城区相对都不算远,容易形成狼群效应。南昌面积 71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640多万,也不算多。很多人认为作为省会,南昌的面积太小了,应该扩大,形成强省会战略。比如把隶属于宜春市但距宜春主城区太远的丰城、樟树、高安、奉新、靖安,挑几个就近划 给南昌。还有就是把隶属于九江的都昌、共青城,隶属于上饶的鄱阳划给南昌,让南昌拥有鄱阳湖大部分,以便发展经济。
现在的南昌人口不算多,也和南昌辖区较小有一定关系。
在省会中,南昌的存在感确实不高,和周边的合肥、杭州、长沙、广州等“网红城市”没法比,和福州比也较为弱势。即使如此,南昌在江西省内也是独一档的存在。在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中, 只有南昌的人口增长率越过10%,为24.04%。其他城市多为负增长,即 使是正增长,也不超过6%,比如新余。但新余面积只有3100多平方公里,人口只有约120万。
赣州是个异数。赣州是江西面积最大的地级市,约有3.93万平方公里,人口也不少,约897万。但赣州的问题在于下辖的县级行政区实在太多了,不算3个市辖区,仅县就有13个,还有2个县级市。
赣州主城区的经济发展也有待提高,这就形成了小马拉大车的局面。在赣州总人口中,城镇人口只有约300万,非城镇人口约680万。有说法认为应该在赣州东部设立一个地级市,分出一部分给赣州减负,瑞金作为新的地级市主城区的条件相对好一些。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xun.sztxc.cn/3343.html